文库 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

《说“木叶”》1教学设计 -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(统编版必修下册)

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 同步教学 教案 学案 课件 作业 答案 详解 格式DOCX   5页   下载305   2024-03-12   浏览32   收藏675   点赞5205   评分-   12积分
《说“木叶”》1教学设计 -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(统编版必修下册) 第1页
《说“木叶”》1教学设计 -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(统编版必修下册) 第2页
《说“木叶”》1教学设计 -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(统编版必修下册) 第3页
《说“木叶”》1教学设计 -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(统编版必修下册) 第4页
《说“木叶”》1教学设计 -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(统编版必修下册) 第5页
《说“木叶”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.了解本文文体、作者及其学术成就。 2.把握文章观点,理清文章思路,理解作者说理的层次与逻辑,体会作者阐释说明的严谨准确以及逻辑推理的缜密有序,感受科学精神,提升逻辑思维能力。 3.体会文中所举诗句的意蕴,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征。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情境设置: 中国古代有“立 象 以尽意”的说法,黑格尔关于美与艺术的定义,与诗的意象理论也是相通的:“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。”意象不是一般的形象,而是主、客观融为一体的形象。中国诗学一向重视“意”与“象”的关系,意象成为诗人情思的载体。本文细致入微地分析“树叶”“木叶”“落叶”“落木”等意象的不同意味,探讨中国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。 新课铺垫 激趣导入 : 酷爱书画的宋徽宗要求大臣以“深山藏古寺”为题目,有两幅画脱颖而出,但桂冠只有一个,你认为宋徽宗会给哪 幅 画呢? 总结:没有画古寺的那幅画好, 古希腊诗人说:诗是有声画,犹如画是无声诗。诗歌和绘画都讲究留有空白给人暗示,意境方可延伸得无穷无尽,使观者生出无尽的遐思妙想。今天我们学习林庚 先生的《说“木叶”》,研究古代诗人借 “木叶”传达的丰富意蕴。 中国古代的诗论特别重视诗歌语言的这种启发性, 作诗最 忌太直、太露,读诗 最 忌 太 滞、太凿。一览无余的作品算不上真正的艺术,拘守章句的读者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。一个懂得艺术的鉴赏者,可以从吟诵的诗句中看到图画,也可以从画在纸上的图景中听到真意。——袁行霈《言意与形神》 明确文体:文学评论或 文艺评论,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、体会、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,又是指反映这种研究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。作用是揭示艺术现象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,探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规律,以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;还要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,培养和提高读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。有诗歌评论、小说评论、散文评论、戏剧评论、影视评论等。 作者简介:林庚(1910- 2006), 字静希 。现代著名诗人、诗歌理论家、文学史家,在文学、哲学、佛学、诗文、书画诸方面都极具造诣。20世纪30年代,林庚在清华大学读书,与吴组缃、李长之、季羡林并称清华园“四剑客”;晚年又与吴组缃、王瑶、季镇淮并称“北大中文四老”。现当代著名的人文学者如张中行、吴小如、袁行霈、沈泽宜等均为其弟子。林庚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、楚辞、文学史等方面,出版过《春野与窗》《北平情歌》等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《诗人李白》《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》等。提出了著名的“盛唐气象”。 创作背景:20世纪80年代,诗坛呈现出萎靡不振的景象,专门发表诗歌的报纸、杂志寥寥无几。针对这种现状,林庚曾说:“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……诗歌的语言,是艺术的语言,诗化的语言,精练的语言,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,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,又要超越生活语言。”他写的《说“木叶”》一文,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“木”字的艺术特征的阐释,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。 一、 阅读文本,理清论述脉络,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? 发现问题——分析问题——总结全文 二 、 研读文本,完成下列表格,分析比较“(落)木(叶)”与“树(叶)”的不同意蕴。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(落)木 (叶) 秋风叶落 脱尽叶子 黄色微黄 干燥 空阔疏朗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爽朗的晴空 树(叶) 春夏之交 枝叶繁茂 碧绿(叶) 褐绿(干) 柔软 饱满绵密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三、探究意象与意境 探究1:明确意象和意境的内涵 意象: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,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。也就是“借景抒情”中的“景”或“托物言志”中的“物”。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,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。 意境: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,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,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。 总结: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、细小的单位。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表意的典型物象。意境的范围比较大,通常指整首诗,几句诗,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,是一个整体概念,是“ 象 外之境”,它是一种需要读者借助外在的艺术形象表达,通过联想和想象,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才能悟出来的情调和境界。 注意:意象和意境是互相依存的,但并非所有的意象组合都能构成一个意境,正确地把握二者关系,还需要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来沟通景与情、情与理的关系。 合作完成表格: 探究2:结合课文内容,赏析诗句中“木叶”意象的作用。 诗句 赏析 袅袅 兮 秋风,洞庭波兮木叶下。 描绘了万木落叶飘飞的景象,渲染了凄美的意境。 木叶下,江波连, 秋月照浦云 歇山。 以“木叶”“江波”“云”“山”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、气韵凄清的秋景图,生发出浓重秋思,笔调明净,气氛凄冷。 秋风吹木叶,还似洞庭波。 “木叶”在秋风中纷纷飘落,与洞庭水浩荡的波纹相似,极其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。 九月寒 砧催木 叶,十年征戍忆辽阳。 深秋九月的捣衣
3091《说“木叶”》1教学设计 -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(统编版必修下册)
滋兰九畹,树蕙百亩。
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
该文档于 上传
QQ
微信
扫一扫